?
2021年石化行業發展及2022年工作思路
?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2022年2月25日
?
一、2021年石化行業發展及2022年前2月運行情況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石化行業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努力構建新發展格局,全力做好“十四五”和中長期發展部署,深入實施創新驅動和綠色發展戰略,行業經濟運行良好,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2022年前2月,行業運行保持平穩態勢。
(一)2021年行業運行良好,業績超預期
一是規上企業數量首次增加。2021年底全行業規上企業數量26947家,同比增加908家,在在連續5年減少情況下數量再次增加;二是工業增加值增速穩步回升。全行業規上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3%,增速同比回升3.1個百分點,油氣開采、煉油、化工三大主要板塊增加值增速都不同程度回升。三是經營業績創歷史新高。全行業實現營業收入14.45萬億元,利潤總額1.16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0%和126.8%,與全國規模工業比,收入和利潤增速分別高出10.7個和92.5個百分點,全行業營收利潤率8.04%,創2010年以來最好水平,比全國規模工業高出1.23個百分點。四是主要產品產量平穩較快增長。2021年,全國原油產量1.99億噸,同比增長2.4%,連續3年增長;天然氣產量2053億立方米,同比增長8.2%,連續5年增產超過100億立方米;原油加工量突破7億噸,同比增長4.3%,成品油產量增長7.9%,主要化學品總產量增長5.7%,其中乙烯增長18.3%,合成樹脂增長5.8%,合成橡膠增長2.6%,聚酯增長9.3%。五是外貿進出口全年保持強勁增長,結構優化。全行業進出口總額8600.8億美元,占全國進出口總額的14.2%,同比增長38.7%。其中,出口額同比增長41.8%。原油進口5.13億噸,同比下降5.3%,連續20年增加情況下首次下降,對外依存度72%,同比降低1.6個百分點;成品油出口4033.2萬噸,同比下降11.8%,持續兩年下降;有機化學品和合成材料進口下降,出口大增,凈進口明顯減少。六是投資恢復全面增長態勢。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完成投資同比增長15.7%,上年為下降1.2%,增速超出全國工業4.3個百分點。
(二)行業高質量發展全面部署、扎實推進
一是行業十四五規劃布局體系形成,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動力。石化聯合會集全系統之力編制并發布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十四五”發展指南》。國家宏觀規劃和專業規劃都相繼出臺。各省區市也都明確了“十四五”發展的重點。二是行業高質量發展步伐扎實推進。創新方面,聚烯烴彈性體、己二腈等一批長期制約行業發展的核心關鍵技術獲得重大突破,創新平臺建設、科技鑒定與獎勵等都取得豐碩成果。綠色發展方面,聚焦突出問題不斷提升安全環保的管理水平,推動廢鹽、廢酸、廢催化劑、廢包裝物的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強化標準化支撐,綠色發展水平都進一步提升,資源利用效率不斷改善,廢棄物排放量大幅降低。化工園區發展方面,管理規范提升有序開展。
(三)2022年1-2月行業運行總體平穩
一是主要石化產品產量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據中石化統計,1月份原油、天然氣產量同比分別增長0.6%和8.3%;原油加工量同比上漲1.5%;成品油產量上漲1.6%,其中汽油上漲0.3%、煤油降低7.1%、柴油上漲6.6%;乙烯產量同比上漲11.9%。二是價格總體保持高位運行,部分化工產品有所回調。國際原油價格持續在高位震蕩,1月布倫特原油(普氏現貨)均價為87.22美元/桶,同比上漲58%,環比上漲23%。上期所期貨原油均價525.4元/桶,同比上漲56.84%,環比上漲12.48%。重點監測的46種化學品中,價格環比下降的為22種;87種有機化學品中,價格環比下降的為40種。三是化肥保供政策成效開始顯現。化肥產量與庫存較快增長。
二、石化產業轉型升級和化工新材料創新發展的典型經驗做法
(一)控制過剩產業產能擴張
2013年來持續發布重點石化產品產能預警報告,加強預警信息的傳播,引導企業和園區增強對相關領域投資的謹慎度,起到了較好的警示作用。積極爭取將嚴格控制相關行業新增產能納入國家政策規劃文件中,從產業政策上予以更好的規范要求。通過新增產能的控制和部分落后產能的淘汰,近年來行業產能過剩問題得到明顯緩解,電石、氯堿、純堿、尿素、磷銨、黃磷等行業開工率和效益顯著提升。
(二)大力推進行業節能降碳工作
一是推進能源結構清潔低碳化,大力發展低碳天然氣產業,實現從傳統油氣能源向潔凈綜合能源的融合發展;二是大力提高能效,加強全過程節能管理,淘汰落后產能,大幅降低資源能源消耗強度,全面提高綜合利用效率,有效控制化石能源消耗總量;三是提升高端石化產品供給水平,積極開發優質耐用可循環的綠色石化產品,開展生態產品設計,提高低碳化原料比例,減少產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跡,帶動上下游產業鏈碳減排;四是加快部署二氧化碳捕集驅油和封存項目、二氧化碳用作原料生產化工產品項目,積極開發碳匯項目;五是加大科技研發力度,瞄準新一代清潔高效可循環生產工藝、節能減碳及二氧化碳循環利用技術、化石能源清潔開發轉化與利用技術等,增加科技創新投入,著力突破一批核心和關鍵技術,提高綠色低碳標準;六是大幅增加綠色低碳投資強度,加快清潔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碳資產管理,積極參與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主動參與和引領行業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
(三)積極開展新材料產業“卡脖子”“補短板”關鍵技術科技攻關
按照國家相關部委的要求,在全行業梳理“卡脖子”“補短板”新材料技術及相應的產業化項目,輔導企業編制攻關方案。組織上下游企業組成聯合體申報工信部重點工藝、產品“一條龍”項目,組織相關單位開展產學研自籌經費協同攻關,不少項目獲得突破,取得積極效果。
(四)開展上下游重點企業技術對接,加強新材料、新技術推廣應用
一是組織編制和實施聯合會科技指導計劃,在全行業征集研發類和推廣類項目,推動相關技術成果轉化。二是充分發揮化工新材料等專委會作用,匯聚行業重點企業力量促進化工新材料創新發展。三是協助工信部開展新材料首批次目錄征集和評審工作。四是召開組織行業與高校技術應用對接會,促進技術轉移和合作。
(五)促進行業兩化融合和智能化改造
一是推動行業重點領域智能化轉型。以數據驅動、平臺賦能為應用著力點,圍繞化工工程建設、經營管理與決策、生產運行、設備管理、安全環保、質量管控等重點業務領域,提升數字化智能化應用水平。二是加快行業智能制造核心技術攻關。圍繞細分領域,在設備監控、供應鏈協同等核心業務環節,突破一批關鍵共性技術應用。三是推動智慧化工園區建設。
三、2022年工作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在世紀疫情沖擊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面臨嚴重沖擊,外部環境更趨嚴峻復雜。我國正處于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階段,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突出,經濟發展面臨著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2022年,行業工作主要面臨幾大方面挑戰:
一是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持續。隨著奧密克戎等新毒株的相繼出現,本已緩和的疫情進一步抬頭蔓延,有的國家甚至預測可能會出現“疫情風暴”和“奧密克戎海嘯”,國內疫情也呈多點散發的復雜形勢,這些都預示著2022年全球經濟仍將承受疫情蔓延帶來的巨大沖擊。
二是國際經濟復蘇乏力。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受到沖擊,制造業遭遇到創紀錄的原材料交貨時間延長、關鍵材料持續短缺、商品價格上漲和產品運輸不暢等困難。美、歐、日等主要經濟體復蘇乏力,印度、巴西、南非等發展中國家增長停滯。特別是國際油價走出了一條暴漲暴跌的曲線,全年布倫特原油價格漲幅超過60%,給行業發展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
三是國內經濟出現新的下行壓力。居民消費受多點散發疫情擾動,企業綜合成本明顯上漲,中小企業生產經營面臨困難,PMI指數處于榮枯線下,產業鏈供應鏈存在堵點卡點。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兩年平均增長不到4%,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低于2018年和2019年的增速,表明在疫情擾動下,消費依舊疲軟,投資仍未修復至潛在水平?;瘜W原料及化學制品行業新訂單指數降至43%以下低位區間,反映行業市場需求偏弱。
四是行業高質量發展面臨結構性制約。突出表現在高附加值產品較少,全行業貿易逆差高達2000多億美元,其中超過400億美元貿易逆差來自于三大合成材料。行業碳排放量位居工業部門前列,“雙碳”目標帶來新挑戰,在“卡脖子”技術、關鍵共性技術、低碳綠色發展新興技術等方面,全行業必須下大氣力加快提升創新能力。特別是在急需的重大環保難題技術突破、可降解材料、CO2開發利用、現代煤化工等領域都迫切需要找到低碳綠色發展的全新道路。
四、2022年工作思路及有關建議
總體思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偉大的建黨精神激勵著我們,深刻領會并把握“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總基調,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突出高質量發展的主題,深入實施創新驅動和綠色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大傳統產業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的力度,加大重點石化基地和現代產業集群培育的力度,加快智能化和數字化轉型,加快重大項目和重點工程的開工和建設,不斷拓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深度與廣度,全力打好“穩增長六大攻堅戰”,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具體工作思路:一是要全力做好保供穩價工作。油氣、化肥等基礎能源和農資產品要保持生產供應穩定,加快完善產供儲銷體系,牢牢把握主動權,夯實資源安全。二是要全力推進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加大產業升級改造力度,加快綠色低碳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應用,降低原料消耗和能耗,實現生產過程綠色化和低碳化,提升產品質量水平,實現高端化發展,不斷開拓新的應用領域。加快智能化數字化轉型。高度重視中小企業發展。三是要進一步加大戰略新興產業培育力度。重點圍繞“高端聚烯烴塑料、工程塑料、聚氨酯材料、氟硅材料、特種橡膠及彈性體、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功能性膜材料、電子化學品”等化工新材料實現高端化突破;攻克一批重大需求的‘卡脖子’技術、優化一批產業化項目、突破一批關鍵配套原料、搶占一批高科技制高點、建設一批高水平創新平臺、培育一批領軍企業和特色產業聚集區。四是要加快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深刻領會黨中央決策部署,在發展中促進綠色轉型、在綠色轉型中實現更大發展,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把握好降碳的節奏和力度,不搞齊步走、“一刀切”。認真對標,加快重點產品和重點企業節能降碳改造升級。五是加大培育現代石化產業集群力度。配合工信部繼續加大綠色化工園區和智慧化工園區創建與試點示范,按照政策要求,統一標準開展全國化工園區認定。
有關建議:一是完善農化產品保供穩價政策。參照電煤的做法落實好肥煤長協;更好發揮淡儲作用;允許一定量肥料出口。二是繼續加大能源安全與保供支持力度。加大對上游勘探開采的資金或稅收政策的支持,天然氣儲備完全由企業承擔資金壓力大,進口天然氣價格倒掛矛盾突出、適當的時間氣價放開也值得研究。三是強化政策落實,促進產品鏈供應鏈穩定安全。2021年末以來,國家出臺了優化能耗雙控政策的措施,包括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原料煤不納入能耗總量等,政策對拓展石化行業發展空間、更加科學指導行業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建議國家指導各地區加快落實,堅決避免“一刀切”現象再次出現。四是加快啟動石化行業穩投資促轉型重大舉措。加快推進石化企業節能降碳技術改造工程;加快實施制造業核心競爭力提升五年行動計劃和制造業領域國家專項規劃重大工程,啟動一批石化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項目,推進石化強鏈補鏈,加大石化行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力度。
?
?
?